【资料图】
新竹县新埔镇“褒忠亭义民庙”,是北台湾客家族群共同的信仰中心,兴建于清乾隆53年(1788年),是当地仕绅组织义民部队,协助清廷平定天地会领袖林爽文事变,当地仕绅、义民战死,埋葬于此,乾隆皇帝嘉勉这些义民,赐匾“褒忠”,并建立“义民庙”,现为新竹县定古迹。
义民庙历史沿革,源自清乾隆51年(1786年),朝廷取缔天地会领袖林爽文,林爽文当时号召民众对抗清廷官兵,北路部队攻下了淡水后挺进六张犁庄。当地仕绅林先坤为保卫家乡,组织义民部队协助官兵平乱,征战中200余人不幸牺牲。事变平定后,义民的骨骸埋葬于此,俗称大冢。
乾隆皇帝嘉勉在事变中出钱出力的义民,赐匾“褒忠”,地方仕绅倡议建庙祭祀,乾隆53年(1788年)竣工。道光15年(1835年)义民庙祭祀负责人立“敕封粤东义民祀典簿”规约,建立起桃竹地区客家人共同参与祭典活动的风范,2006年列为新竹县县定古迹。
新埔褒忠亭义民庙,是台湾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义民庙,随着台湾光复后,北部客家人再次向外县市移民,也将义民信仰分香各地,全台许多义民庙皆以褒忠亭义民庙为本山。庙内匾额之多更是一大特色,特别是清代敕赐的“褒忠”,和日据时期台湾总督长谷川清所赠“尽忠报国”匾额皆为庙内重要文物。